最近幾天看到藝人要鬧離婚的新聞讓我想到瑜珈經裡面的某個篇章,藉此來談一談誓言跟決心這兩件事。
PRAYATNA SAITHILYANANTA SAMAPATTIBHYAM,這段古梵文發音大致上是在說我們可以透過無休止的冥想,一點一滴地減少心靈的不安定,簡而言之即是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心猿意馬的意志不堅定的時刻。
書中還舉了一個例子,有位信奉濕婆神的國王,為了要表示自己對真理的渴求之心,發下了誓言:「如果有人額頭上沾著聖灰,我會帶他如濕婆神一樣虔誠,無論什麼要求我都會奉行。」
這樣的話傳到敵對的國王裡,於是就在頭上擦了聖灰,喬裝做一名哲學家,懷中藏著小刀便前往這位信奉濕婆神的國王皇宮之中,對著侍衛說帶了一卷很疏勝的經文要贈與國王。
期間不論是臣子屬下的各種制止勸進,國王蓋恍若未聞,面對這位偽裝的智者答應各種條件,甚至要求撤下跟邊的護衛時,國王也是絲毫沒有猶豫就答應他。
在最後一名忠心的侍衛走出皇宮之後,敵國的國王利用奉獻經文當作藉口讓國王靠近,終於卸下智者的偽裝,將手中的利刃刺向他的胸口並且逃走,護衛也在聽聞到皇宮內傳來痛苦的叫聲後折返回去。
在生命的盡頭,國王囑咐著臣子不要向敵國發動報復,並且持續念著濕婆神的名號,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,終於如願以償見到濕婆神。
以我們現代人的思維,對此會有許多情節在邏輯不能接受的地方,不過這故事背後的意義是要我們堅定意志,成為自己心靈的主人,一旦立誓就應該固守著它,不會因為肉身的遭遇影響到心靈的定力。
在印度的哲學思想裡面,所謂的業是兩方面同時並進,你既接受讓歡快愉悅的部分,勢必也要接受煩悶傷心的部分,因為只有抱持分別心的人,不論哪個面向都是相對痛苦的,害怕歡快的部分消失因而感到痛苦,害怕面對負面情緒時帶來的痛苦,對於進入三摩地的人而言,無論何人來訪皆是寵辱不驚,一切都是身體的感受,而非心靈受到傷害。
其實我相信這故事在某個橋段以前是對某些人有共鳴的,可能在朋友身上發生過,也可能你就是那當事人,在那個當下,我們都以為這些快樂會像串起來的珍珠項鍊,所以周遭的人再怎樣呼喚都充耳未聞,直到珍珠落了一地。
哀而不傷,愛而不傷,這在我們的人生當中何嘗不也是修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