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辰:1865年3月6日,午時(推定12:00),地點:清安徽省廬州府六安縣太平集(今安徽省六安縣太平集)
段祺瑞八字出處:吳廷燮《合肥執政年譜初稿》
全盤重心:1、超強的天頂太陽;2、命主居頂為伴,日月之力皆非同小可;3、歲鎮有力。前兩者乃論領袖格局的必要條件,第三條合其將領命格。
1872年,大限日—歲,全掌限見婚星照。是年,段祺瑞祖父段佩和江蘇宿遷舉人吳懋偉定親,吳懋偉女兒日後入嫁段家。
1878年,大限白—月或白—鎮,無論何限,全掌限皆見祖父死兆星。是年,在宿遷劉銘傳淮軍大營內任馬軍統領的祖父段佩病死。
1881年,大限白—熒,全掌限官星歲來照。從私塾輟學的段祺瑞離家遠赴山東威海,在族叔段從德手下當兵。
1882年,大限歲—日,全掌限見父死兆星。這一年,段祺瑞父親段從文在從山東回安徽老家的路上被強盜凶殺致死,凶手被逮後伏誅。
1883年,大限辰—辰,全掌限見母疾厄宮至凶星和母死星夾制,痛惜父親死於非命的段母范夫人在這年因哀痛過度,撒手人寰。
1885年,大限辰—月,官星再照,且官星同婚星。是年,段祺瑞入天津武備學堂就讀,名列前茅,成為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直屬門生,翌年,段祺瑞與吳氏完婚。
1887年,大限辰—鎮,次限帶官星。是年,段祺瑞以最優等成績自武備學堂畢業,依砲科專業被分發到旅順,擔任要塞砲台修築長官。無論在這個掌限,或是下一大限辰—歲,全掌限見送子星來。1888年,段祺瑞長子段宏業誕生。
1889年,大限辰—歲,歲自身為「出洋」之徵,且合後天出洋之徵象星,又帶官。是年,段祺瑞被清政府選為留洋之軍校畢業生,派赴德國。首先在普魯士王家戰爭學院進修,後轉往克魯伯兵工廠實習,精進砲科構造學與保養學。
1895年1月,大限辰—白,官星顯但又帶死兆。這一年,甲午戰爭爆發,戍守威海的段祺瑞面臨日本聯合艦隊圍攻,被迫撤出。因威海要塞被攻陷,港內的北洋水師失去母港,與日軍激戰後全軍覆沒。清朝威信被打到最低點。也是在這個掌限,1895年10月,袁世凱受清廷任命為定武軍統領,在天津小站(今天津市小站鎮)以德式編制、操典整編訓練,段祺瑞被任命為砲兵教官。從此,北洋陸軍的骨幹也就在袁世凱孕育下,成為左右清末民初政局的政治力量。
1901年,大限月—日,全掌限見妻之死兆星。這一年,段祺瑞隨官任巡撫的袁世凱入山東,鎮壓義和團,但妻子吳氏病逝。可能也是在這個掌限,或大限月—白,全掌限見權星,1902年,段祺瑞以鎮壓義和團、開辦武學之功績,由袁世凱保舉,得以戴花翎、加巴圖魯名號。
1904年,大限月—辰,全掌限再見權祿星,這年,袁世凱受清廷命,在全國組建新式陸軍,段祺瑞以練兵處軍令正使、副都統官銜,主持練兵工作,北洋陸軍正式成型。翌年,大限鎮—鎮,權祿官星全來。北洋軍新擴第四鎮編成,段祺瑞擔任該軍統帥。
1910年,大限鎮—日,權星照掌限或自化,但見小人星來傷,12月,段祺瑞以六部侍郎職級,被清政府外放到江蘇淮安,任江北提督,明升暗謫。原因無他:正是因袁世凱在戊戌政變期間首鼠兩端,遭光緒帝遺孀隆裕太后徹底不信任,加上手握北洋重兵,權傾朝野;立憲運動期間又動作積極,動搖宗室專制利益,滿清宗室大臣皆以為其必不久居臣下,故將袁革職。段祺瑞因黨於袁氏,也遭波及。
1912年,大限鎮—白,權星化。1911年,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,江南軍變四起,袁世凱這時起復為湖廣總督,率領所有北洋軍團鎮壓江南革命勢力,卻按兵不動。由於武昌各鎮的革命黨人軍備不如北洋,為確保革命成果,黃興等革命黨領導人物便開始運動袁世凱,望他發動兵變推翻清廷並組建臨時政府(南北議和)。袁世凱也趁此對清廷發動逼宮,全國響應,清皇室才在眾叛親離下,宣告退位,中國從此進入民國時代。翌年,臨時政府成立,段祺瑞擔任中央政府陸軍總長。
1913年,中華民國首次國會大選,孫中山與宋教仁領導的國民黨成為多數黨,按《約法》當由宋教仁組閣,但總統袁世凱不遵守約法,並暗殺宋教仁,導致原國民黨人與北洋政府徹底決裂,引發民國初年期間的內亂。五月一日,大限鎮—辰,權星照,原國務總理趙秉鈞因身負謀殺宋教仁重嫌,辭職下台。段祺瑞在此時被總統袁世凱任命為臨時總理。但由於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,段祺瑞受袁世凱命,南下湖北,督鎮兩湖,壓制革命勢力。鑒於段已在軍中建立自身人脈,袁世凱疑忌大起,兩人逐漸不和。1914年,返京述職的段祺瑞續任陸軍總長,但權力被袁世凱大幅削弱。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與英國結盟的日本在德佔山東混水摸魚,並對袁世凱政府秘密提出《二十一條對華要求》,段祺瑞極力反對,並主張與日本決戰,袁世凱鑒於中國軍隊腐敗、中央財稅遭各省軍閥截流,青黃不接且極度受制於日本援助,所以只能消極頑抗。待《二十一條》簽定後,段祺瑞憤而辭職,袁世凱也被國民罵到臭頭。
1916年6月,大限歲—歲,權星照,洪憲帝國垮台,袁世凱病死,民國恢復。此時,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國家元首,按《臨時約法》授權段祺瑞組閣,段祺瑞任內閣總理兼陸軍與參謀總長。但在第二年,北洋政府就是否參加一次大戰發生「府院之爭」(黎元洪不想當虛位元首,與段爭權),黎元洪將段祺瑞免職,卻導致張勳假「調停府院」之名,發兵入京復辟清廷。但這時候段祺瑞卻發動「馬場起兵」,反過來鎮壓復辟軍,張勳被逐出,清廷復辟僅12日。然「再造民國」之後的段祺瑞卻主張「廢約法、廢國會,不要舊總統」,搞「臨時參議院」來架空民國二年選出的首屆國會,既和代總統馮國璋(段的北洋軍老戰友,後變政敵,北洋直系首領)衝突算了,還讓孫中山以「護法」之名,在南方另立新政府(護法戰爭)。11月時,段被直系軍閥逼辭總理職務。也就在第一次組閣期間,段祺瑞一改之前對日本人的強硬,換腦袋學袁世凱,向日本提出「西原借款」,把無數國家利權抵押,以解財政的燃眉之急。
1918年,大限歲—熒,權星照,發動第二次府院之爭的段祺瑞逼馮國璋復任自己總理職,然後在當年八月國會(安福系國會。因南北分裂,改選地區有限,賄選作票頻傳,所以有代表性、正當性不足之嫌)與總統改選時,以謀略逼迫馮國璋不得出馬競選總統,兩人一齊下野,然下野後的段祺瑞卻依然在背後操控政事。1919年5月4日,作為一戰戰勝國的中國無法收回山東,權利轉由日本繼承,盛怒的大學生、教授、勞工在全國各地引發罷課罷工,要求北洋政府負責,段祺瑞的權勢才因此中斷,直系軍閥也開始策謀武力倒段。1920年,直皖戰爭爆發,擔任皖系軍總司令的段祺瑞兵敗,被總統徐世昌免職,北洋皖系瓦解。
1924年10月,大限歲—月,權星照。第二次直奉戰爭,直系馮玉祥受奉系張作霖賄賂,背叛總統曹錕軍,從而推翻掉所有制度,建立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」。段祺瑞這時竟被馮玉祥請出來擔任臨時政府元首。這一年,在奉系與馮玉祥支持下,北洋政府邀請孫中山北上,第二次南北和議展開。但在翌年,孫中山病逝北京。1926年3月,奉系聯合山東張宗昌、湖北吳佩孚等軍閥夾擊馮玉祥,馮玉祥軍在大沽口砲擊日本巡邏艇,被《辛丑條約》簽約國認定違反和約中「大沽口不可設置砲台」的規定,紛紛出來抗議,而此時,北京諸多大學生又組織「廢除不平等條約」街頭運動,馮玉祥政府開鎗鎮壓,導致「三一八慘案」發生,局面就此失控。4月9日,段祺瑞被馮系西北軍將領鹿鍾麟以「通奉」之名,下令逮捕,倉皇之中的段祺瑞逃入法國大使館,直系執政終被張作霖取代。此後,段從此寓居天津日租界內,不再過問政事。(話雖如此,日後段祺瑞仍不時傳出受日本人收買,打算佔據關外、驅逐張學良,並與國民政府抗衡的消息。故在對日抗戰爆發前,曾為段保定軍校執教學生的蔣介石在華北淪陷前夕,力邀段祺瑞南下上海,段經考慮後也決意南下)
1936年11月2日,大限羅睺,主星與定位星皆逢死兆,是日,段祺瑞在上海公館過世,國民政府也決議為其舉行國葬。